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

Alan Kwan的新葡見證 - 上集

2001年 – 初始接觸基督教
大概是2001年中的事,當時在工作崗位上被批評不夠信心,甚至說話的口齒都不伶俐。湊巧與一位舊同學談起這事,她是公理堂青年團契的團友,有返團契的習慣,而我小時候就讀天主敎學校,自小已聽過不小關於耶穌的事蹟,當時亦很想尋找自己的信仰,多點參加群體活動,好讓自己建立信心和人際技巧,就這樣,我參加了公青團契。

初返團契的歲月
起初返團契的幾年,由於自己當時要輪班工作,星期六很多時候都要上班,有時候更要通宵工作,又或者自己真的有點懶惰,所以很多時候都未能出席團契聚會。然而,從查經和其他聚會中學習到很多聖經的內容,亦聽到了很多團友的見證。雖然如此,信仰還是建立的一定的根基,有困難的時候,會向上帝禱告,對別的迷信如風水、生肖、流年運程等,亦開始不為所動。

07年連平之旅
2006年,我轉換了一份不用輪班的工作,雖然週末仍不時要超時工作,但返團契的時間多了很多,亦開始更積極地過着團契的生活。直至2007年,我參加了公理堂青年團契舉辦的連平英語會話班短宣活動。

起初參與連平英文班短宣活動,其實都抱着少許觀光見聞的心態,因為以前從未參與過任何短宣活動,再加上這個活動可以幫助連平的小朋友學習英文,覺得很有意義,所以便報名參加了。

連平是廣東省一個小型的鄉鎮,那裏有一家敎堂,雖然有點簡陋,但敎堂應有的結構都有。我們到達後,稍作休息便前往那家敎堂,接着便開始工作,一整天都馬不停蹄,晚上十時許回到下榻的酒店後,雖然時候已很晚,但團友還是開會檢討英文班的效果,商討改善方法,以使第二天的活動舖排得更完善,差不多直至十一時許才去睡,團友認真的態度,對侍奉的投入,令我十分感動。

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後,我們再到連平的敎堂去,由於是星期天,那裏的敎友亦到敎堂參與崇拜,詩班和其他參與崇拜的敎友,對我們都十分友善。開始崇拜的時候,由於那裏沒有鋼琴,負責領詩的敎友用普通話清唱了一首聖詩,她的歌唱技巧極佳,簡直可媲美西方國家的女高音歌手,敎友們亦在她帶領下唱詩,唱詩環節完畢後,那天由公理堂的單宣敎師講道,到了崇拜的尾段,亦有奉獻環節,情況和香港的公理堂沒有兩樣。崇拜完畢後,我看到那裏的同工收集奉獻,開始點算。連平只是一個小型鄉鎮,那裏居民的收入相信不會如大城市般豐厚,當我看到那裏的同工點算奉獻的時候,看見收集到的破舊的紙幣堆起來像一座小山一般。那裏的敎友,對奉獻給上帝的心志,和別的地方的沒有兩樣。不同的地域,不同的社會制度,並未限制到敎友奉獻的心。

接着,我們為到來參加英文班的小朋友舉行講解、遊戲、小息和話劇等環節,小朋友們都很開心和投入,亦很願意學習英文。小息的時候,我們派發小食給那裏的兒童。當時,我見到一位沒有了一隻手掌的女孩,用前臂和另一隻手掌拿着小食吃,她很乖和開朗地吃小食和參與我們英文班的活動。那一刻,我實在覺得有點心酸,想為那裏的人多做點事,我很感恩自己能有機會服侍到那裏的小朋友。我相信,一切的事奉,都是源於上帝對世人的愛。

我們的英文班一直進行至晚上,直至很晚的時候才完結,我們和當地的小朋友道別的時候,大家都依依不捨,還互相交換了姓名和拍照留念。那一刻,我實地感覺到,上帝 – 並只不是在天上,祂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當中,祂對世人的愛,無遠弗屆。

在連平所看到的情景,公青團友的侍奉,連平敎友的崇拜和奉獻,小朋友的參與,敎牧同工對香港探訪團的接待,所有的景像連接起來,就好像大家都沒有了地域的界限,一起聚首於上帝的殿裏,令我覺得其實大家都是活在同一天空下。

返港後的團契生活
經歷了連平的旅程,返港後我......

編者按:究竟連平之旅對Alan Kwan日後的團契生活有何影響?他對信仰的體會又起了甚麼變化呢?欲知後事如何,請看下回便自有分曉。

沒有留言: